绿苗壮种植专用菌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长江以北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生较多,近年有发展的趋势。日本等国亦有此病发生,截至目前只发现黄瓜有此病发生。严重发病时,成片的叶片群体干枯,果实腐烂。 (一)病原及侵染 病原是Pseudcmonas Lachrymans,在分类中属于假单孢杆菌属细菌,菌体呈短杆状,在一端生有1-5根鞭毛,菌性属于好气性,但不耐酸性环境,在PH6.8-7. 0的环境中发育良好。它的适温为25- 28℃,温度升到49-50度(10分钟)时致死。 病菌能够为害黄瓜的叶片、茎蔓和果实,叶片上因微小叶脉被切断而形成碎小的角状病斑,病部显得较薄,正面的病斑为褐色,背面开始呈水浸状,然后变白干枯,主要特点是在病斑上有菌脓溢出,后病部脱落,在瓜条上和病蔓上开始是水浸状斑点。然后变为褐色,同样在病部有菌脓溢出,瓜条上的病部可逐渐深入果肉,通过维管束可深至种子,所以种子是带菌的。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区别有三:1,霜霉病的叶部症状是形成较大的棱角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细菌性角斑病的叶部症状是病斑较小而且棱角不像霜霉病明显,有时还呈不规则形。2,霜霉病病斑上,后期出现的是霉层(真菌病征),细菌性角斑病病斑上出现的是菌脓(细菌病征)。3,霜霉病病斑末期变深褐干枯为止,细菌性角斑病变白、干枯、脱落为止。 病菌是依附于种子内部和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第二年靠种子、雨水、昆虫及四间操作等途径,从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植株内部,如果是种子带病,子叶期就可发病,子叶背面的病斑上会产生乳白色菌脓,靠风、雨等传播侵染。在温暖、多雨、低洼、连作等条件下发病严重。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_选用耐病品种据中国、日本等国家对已有定型的品种专门进行人工接菌鉴定,还没有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如中国的鲁黄瓜四号、87-2等为抗性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制种田生产中,应从幼苗开始到成株都注意病情的发展选择无病植株和无病瓜菜采种,对播用的种子可用50- 52度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150倍的甲醛溶液浸种1-1.5小时,清水漂洗后摧芽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除选用非黄瓜前茬地进行育苗外,并应避免连作2-3年,在基肥和追肥中注意加施偏碱性肥料,有控制病害发生的作用。 4干热消毒可统一用70摄氏度恒温72小时的干热处理种子法与其他种传病害一并进行消毒处理。 5药剂防治可选用200ppm农用链霉素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注意重点喷布叶片的背面以及茎蔓和瓜条,或选用铜皂液(1:6:700倍)进行喷雾防治。 6使用绿苗壮种植专用菌进行页面喷洒、灌根,并配合绿苗壮有机肥发酵剂发酵的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增强黄瓜抗病能力。
(责任编辑:百益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