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em菌之乌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乌鱼统称黑鱼、乌榉、孝鱼、生鱼、斑鱼、才鱼等。乌鱼在我国经济价值较大的有两种,即乌鳢和斑鳢。它们都属于鳢形目,鳢科,鳢属。肉味鲜美少刺,营养丰富。但由于是肉食性鱼,在饲料供应上有一些限制,所以养殖历史不长,养殖地区也很狭小。 (一)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喜栖息于沼泽、湖泊水草繁茂的浅水域,河川、水库或水质很差的小水沟也能生存。由于它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对水中缺氧的耐力很强,甚至在完全无氧的水中也能生 活6~8小时之久。乌鱼喜欢较高的温度,但乌鱼也能忍耐低温,冬季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这时候乌鱼常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底泥中。 2.繁殖习性 满2龄、体长3 0厘米左右时性成熟。体长5 3厘米的雌鱼怀卵量3 6 00 0粒,4 0厘米为1 1 00 0粒,3 3厘米为5 5 00粒。卵子球形,直径2毫米左右,鲜黄色,有一大油球,为分离的浮性卵。生殖期在北方为5月下旬至7月 末,以6月盛:在南方要早些。生殖水温为18~30℃。能在水沟、沼泽、池塘、湖泊、水库水草茂盛的浅水区自然繁殖。亲鱼有造巢习惯,在国内产卵。产卵后亲鱼有护卵和护幼的习性。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18。C以下为1 2 0 小时,2 5℃时为45小时,3 1℃时为2 8小时。刚孵出1 0天左右,仔鱼体长达8毫米时,卵黄囊消失,身体转为黄绿色,开始离巢觅食;约1个月后已长成6~7厘米的幼鱼,体色转呈黑绿,开始分散活动。 3.食性与生长 典型的肉食性鱼类。1 0厘米长以内的幼鱼主要以水蚤、桡足类、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食,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野杂鱼等为食物对象。食物的大小一般为鱼本身大小的22~25%。食量很大,在夏季的摄食适温下,l尾40 厘米长的大鱼,可以1次吞食1 0只金线蛙。乌鱼在发现捕食目标后,先慢慢地靠拢,然后突然猛扑过去。成鱼在生殖期停止摄食。 (二)人工育苗 1.亲鱼来源、培育与雌、雄鉴别 亲鱼来自干塘收集或市场选购。先不分雌、雄在池中混养,4月份专塘培育,2~3天投喂1次小鱼虾、蝌蚪、豆饼、米糠。雌、雄鉴别: 雌性腹部灰白色、膨大松软,生殖子L突出、稍红而圆,腹鳍条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 蓝黑色,生殖孑L微凹似三角形,腹鳍黑色,雄鱼比雌鱼体色黑而鲜艳。 2.催产孵化 催产可在孵化缸、土池、催产池中进行。激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种,分2次胸腔注射。催产剂量每公斤体重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40~90微克加200~450国际单位 混合,雄鱼所用剂量为雌鱼的50~70%。催产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2~27℃,pH值6.5~8。孵化在孵化缸中进行,用虹吸法每日换水2次,保持微流水孵化。初孵出的乌鳢苗体长3~4毫米,侧卧浮水面。4~5天后开始摄食,活动敏捷,体长约8毫米。催产孵化时注意以下三点:土池、催产池、孵化缸催产,以孵化缸催产较好,土池次之,催产池差。乌鳢催产水体可小到2平方米。乌鳢喜在暗而静的草丛下,以草为巢产卵,水温相同,对组(一雄一雌)比配组(数雄数雌)产卵好,每组平均产卵为配组的1.5倍以上。乌鳢卵为浮性,具油球,金黄色,产后漂浮水面,配组的话,各组干扰影响产卵及捞卵。温度对乌鳢的产卵、孵化有极密切的关系, 催产、孵化水温为22~28℃. 在这个适温范围内,温度与催产效应时间、孵化呈负相关关系,水温升高, 效应时间缩短,胚胎发育快、反之则减慢。水温超过3 0℃,胚胎发育受阻,温度升高到31℃,即出现畸形死胎。 流水与静水产卵都可以,相同条件下,流水刺激的缸效应时间比静水产卵的要短些。 3.苗种培育 先将池塘用生石灰清塘,而后堆肥培育水质,苗下塘后每天喂1次豆浆,1 8天的苗可长到4~5厘米,体色转黄,开始吞食小型鱼类。 (三)乌鱼养殖 1.混养 在鲢、鳙、草鱼等家鱼池中加放30~50尾乌鳢鱼种,其规格要求是要小于家鱼种的5 0尾,一般放养体长6.7厘米的鱼种。混养了乌鳢的池塘投喂饲料时,应将乌鳢重量计算在总重量之内,适当增加投饲量。 2.套养 与罗非鱼套养,池壁上部应设1.5米高的竹栏或网拦,防鱼跳出。池水深l~1.5米,水面种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鱼避荫等。每亩放养量,初放10厘米规格的鱼种60 0尾,1年定期分选2~3次,使大小规格一致,以免相互蚕食,终放养密度每亩10 0~16 0尾。池中用适当网目的尼龙网将罗非鱼圈养在一边, 其幼鱼穿过网目,即作为乌鳢的食料。 3.单养 采用家鱼池,池周也须设竹栏或网栏,高1.5米。池水深1~1.5米,水面种植水浮莲等。水质呈中性或弱碱性,水温不超过3 0℃。乌鳢单养,一种是喂以活的野杂鱼虾;另一种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配方: 野杂鱼酱 70%、黄豆粉20%、酵母粉5%、微量元素适量。也可用鱼粉、玉米粉、花生麸、米糠等配制投喂。用配合饲料要从小投喂,中途不要混投小鱼虾。将饲料制成颗粒状,置于食台供鱼取食。日喂2次, 用量为鱼体总量的5%左右,并视摄食情况调整。单养乌鳢以喂活鱼虾较好,生长快,成活率高。
![]() 1、 有效改良水质、促进残饵及其它飘浮有机物的分解、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 2、 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3、 迅速净化池底淤泥,平衡PH值,减少水产动物的应激现象,创造健康养殖水环境; 4、 迅速稳定水色、培育有益菌与有益藻类。特别对因有机质富余而引起的黑水、浑浊水、红水等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责任编辑:百益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