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em菌之鸭嘴鲟无公害养殖技术匙吻鲟又称鸭嘴鲟,原产于美国。它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食用兼观赏的名贵经济鱼类。匙吻鲟可在江河、水库和池塘中养殖。据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千岛湖进行网箱养殖试验,经2年养殖 每平方米平均产量达到9. 15公斤,折合亩产6 1 0 0公斤,规格达到450~750克/尾: 每平方米净利润达到452.7元,投入产出比为1:2. 22。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个体全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4 0公斤。吻长约为体长的1/3.呈桨状。刚孵出的仔鱼无吻,l~2个星期后吻才开始发育,1月左右发育完全。吻上有大量的感受器和电子接受器,具有分辨食物密度的功能。骨骼大部分 是软骨。口较大,位于吻末端的腹面,不能伸缩。眼小,视觉很差。鳃耙长而薄,排列紧密,用于滤食食物。有一个喷水子L和喷水腔。身体光滑,只在肩带、尾鳍上叶及侧线上方有小块状的细小鳞片。 2.年龄与生长 利用齿骨和耳石的切片可鉴定其年龄。寿命长,1 5龄以上的个体很普遍,有的高达3 0余龄。1龄匙吻鲟生长很快,鱼苗生长10 0天,全长平均可达2 5厘米。l龄之后,生长减慢。5龄之内其生长速度基本上是每年5.1厘米。体长增长减慢时,体重则增长加快。6~10龄, 其体重增长常为前5年的2~3倍。水库的匙吻鲟又较河流中的生长快。 3.食性 主要滤食浮游动物,偶尔也吃摇蚊幼虫等食物。幼鱼也是摄食浮游动物,且主要选择枝角类,但在鳃耙发育完全之前,其摄食方式是吞食。直到全长1 3厘米左右, 幼鱼的鳃耙才开始起作用。 4.繁殖 性成熟较迟。雄鱼性成熟年龄多为7~9龄,成熟后每年可排精:雌鱼多在10~12龄成熟,成熟后大约间隔3~5年才产1次卵。成熟的卵巢可占体重15~25%, 体重11.4~25.0公斤的雌鱼,卵巢一般为2.7~3.6公斤。平均每公斤体重为3 5 0 0粒。成熟卵子呈灰黑色, 直径2.0~2.5毫米。产卵季节在3月底至6月初,为间歇式产卵类型。产卵与外界条件关系密切。水温接近15.6℃时,如果涨水的幅度和底质能满足要求,匙吻鲟便会产卵。产卵所适宜的流量为每秒340~680立方米。产卵期间,匙吻鲟对水位变化非常敏感。水位上升,则上溯;水位下降,则下淌。卵子受精后,很快变的有粘性。水温接近15.6℃时,从卵子受精到鱼苗孵出大约需要7天时间。 (二)人工育苗 匙吻鲟是北美洲特有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卵和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引进这一珍稀物种,人工育苗工作也日臻成熟。 1.亲鱼收集和处理 亲鱼常集中在坝下或其它深水区。繁殖季节用网目为12.7~17.8厘米的刺网容易捕捞,水温在7.2~15.6℃时,捕捞效果好。不宜网捕的地方,才用钓捕。池塘和水库中培育好的亲鱼也能成功地用于人工繁殖。捕起的亲 鱼要运往繁殖场暂养。暂养池一般为1~1.5亩。池水要保持较高溶氧。水中加入1%的氯化钠溶液和10ppm的土霉素,以防止疾病。催产时再将亲鱼转往催产设备中,催产设备一般在直径2.4米的圆形金属缸或塑料缸,缸内不 断充水,水温一般在15.6~18.3℃。 2.亲鱼选择 亲鱼无明显的副性征。一般来说,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胀、尿殖口附近肿胀、充血、稍松弛、用小指头容易插入尿殖口:雄鱼个体较小,头部有较多的突起。一般选择体重1 8公斤左右的雌鱼来催产。雌、雄比一般为2:1。 3.催产授精 催情效果较好的有冷冻的匙吻鲟脑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脑垂体取出后,用干冰迅速冷冻, 零下17.8℃保存。催产时将脑垂体解冻后,加入1.5毫升去离子水进行腹腔注射。雌鱼的剂量为2颗/尾,雄鱼为l 颗/尾,采用l针注射法。这样的剂量可使雌鱼催产成功率高达68%。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催产效果更好,2针注射法。第1针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01毫克,12~15小时后,第2针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09毫克。发育好的雌鱼注射这种激素后可产空。注射2个脑垂体后的雌鱼常在18~24小时内产卵,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后的雌鱼,常在第2针后的2~l 4小时内产卵。匙吻鲟为间歇性产卵。每隔20~30分钟产卵1次,从开始产卵到产卵结束常需8~10小时以上。雄鱼常在注射后的24小时内排精。精卵产出后立即授精, 也可用冰箱保存精子。精卵混合后,用手搅动2分钟以保证充分授精。然后加入富勒氏土壤悬浮液脱粘15分钟,用水冲洗后转入孵化缸中。 4.孵化 多在塑料孵化缸中进行,缸内不断注入新水使卵翻动。为防止真菌感染,可加入适量的杀真菌剂处理。水温11.1~14.4℃时,孵化时间为10~12天;水温15℃时,需6~8天:孵化的适水温是18.3℃,需要5~6天。 鱼苗孵出后转入选苗箱中, 一直培育到能主动摄食为止(约需5~9天)。 5.苗种培育 仔幼鱼培育主要有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集约化饲养三种方式。池塘单养仔幼鱼的过程与四大家鱼等池养鱼类的苗种培育极为相似, 鱼苗入池前要清塘、充水和施肥,放养密度一般为5 40尾/亩。池塘混养是利用吃食鱼吃剩的食物和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混养时放养密度可适当少些。集约化饲养是在室内的水族箱中用人工饵料喂养匙吻鲟幼鱼。鱼苗刚入箱时用水蚤喂,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人工饵料。饵料以悬浮状的较好。放养密度可达每升水8尾左右。随着鱼体的增大,可适当稀疏密度。当密度过大时,幼鱼会出现浮头或咬尾现象,这可通过稀疏密度来解决。集约化饲养的整个过程都可观察到匙吻鲟的活动情况,但喂养和管理相当繁琐,花费也很大 (三)水库网箱养殖 1.养殖点的选择 养殖点选择在淳安县千岛湖部分库湾。养殖区水域面积大,水深8米以上,溶解氧7~9毫克/升,p H值7~8.4,总硬度为20'40ppm,硝酸盐为0.0015~0.Olppm, 2.网箱结构和设置
网箱框架采用简易毛竹和角铁框架。箱体材料选用聚乙烯无结网片。 网箱规格为3米×4米×3米和5米×6米×4米两种。网目大小2年为1.O~2.5厘米。 3.苗种选择和放养 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为20~40尾/平方米。根据匙吻鲟苗种对水温变化较敏感的特点,在苗种进箱时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为宜, 尽量调节一致。进箱前用1.5~ 2.0%的食盐水进行8~10分钟的鱼体消毒。 4.投饲 网箱养殖匙吻鲟关键在于投饲。放养初期以投喂浮游动物(如红虫)为主,然后逐步驯化转食改投浮性颗粒饲料,并辅以夜间灯光诱饵。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营养丰富,粒径适口。投饲遵循“四定”原则。投饲量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依据水温高低来确定的。在水温20~30℃时,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1.5~3%;水温2 0℃以下时, 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5~1.0%。具体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水质等及时调整。投饲次数为每天3次,上午7~8时, 中午11~12时,晚上6~7时。 5.及时分箱 匙吻鲟生长速度很快,饲养一段时间后,个体间会出现规格差异,应及时分规格培育,避免两极分化,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6.勤巡箱 严格执行早、中、晚巡箱制度。细心观察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定期冲洗网箱,防止网眼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 下雨天和暴风雨季节,随时注意加固网箱。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修补。网箱上口还要安装黑色的遮光尼龙布和防盗网。每天记录好气温、水温、投饲量和发病死亡数量等。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 7.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健康管理”原则。苗种放养和每次分箱时都用1~2%的食盐或0.4ppm的二溴海因等药物药浴后进箱,并且每隔20天左右在网箱内用15ppm的生石灰和0. 3ppm二溴海因泼洒消毒。网箱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鸭嘴鲟无公害养殖技术
![]() 1、 有效改良水质、促进残饵及其它飘浮有机物的分解、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 2、 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3、 迅速净化池底淤泥,平衡PH值,减少水产动物的应激现象,创造健康养殖水环境; 4、 迅速稳定水色、培育有益菌与有益藻类。特别对因有 机质富余而引起的黑水、浑浊水、红水等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