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鲑鳟鱼为鲑科鱼类, 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 鳟,统称为鲑鳟。因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繁殖生长的低温环 境中进行世代繁衍,而被称为冷水鱼。我国于2 0世纪5 0 年代从技术引进起步,开发了虹鳟鱼养殖业。 (一)生物学特性 鲑鳟鱼类以其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正常生 长的上限水温很低、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的生物学特性, 区别于其他鱼类。 1.生活习性 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日变短、水温逐日降低的秋、冬 季,性细胞发育成熟,性腺发育对光照时间的变化很敏 感,光照变化可以改变其成熟,人们利用这一特点,通过 改变光照的方法,使其在需要的时期产卵繁殖。 生长适水温是8~20℃,高于2 1℃,代谢强度、饲 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 5℃时会很快死亡。没有明显的生 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变成冰即能摄食生长。终生栖息于 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 2.繁殖季节 繁殖多在11月至第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月至 次年1月。冰封期长的地区,有些种类在溪流开始解冻、 饵料生物开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温在8℃以下。 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上限 水温是13℃。超过13℃性腺发育失常,稚鱼畸形率增多。 性腺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发育没有明显 的下限温度。在0.5℃水温下,胚胎仍可正常发育、孵化。 受精后胚胎发育长达300~600℃,完成仔鱼发育进入 稚鱼期后孵化出膜,刚一孵出便是稚鱼,称为孵化稚鱼。 (二)养殖种类 1.虹鳟 虹鳟是鲑科鱼类个被开发成养殖品种的鱼类,迄 今有1 2 0多年的养殖历史, 养殖区域已遍布2 0多个国家 和地区。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年均水温l~2℃ 以下,2龄体重可达1千克。池养鱼大个体达7千克。 流水池养殖,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5千克以上。影响存活 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和弧菌病。 2.金鳟 金鳟是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成的金黄体色品 系。1 9 96年从日本引进,现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养殖的 优良品种。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 “金鳟”。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虹 鳟鱼相似。兼具食用、垂钓和观赏价值。其金黄体色是显 性遗传性状,对育种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种质价值。因其 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市场价高于虹鳟鱼。 3.山女鳟 原产于日本,5 0多年前被开发成养殖品种。是鲑科 鱼中两种肉昧鲜的品种之一,市场价相当于虹鳟的3~ 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 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700克,大个体900~l 000 克。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 温下,生存能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19 96年引进我国, 包括人工繁殖在内的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 目前正在 推广养殖。 4.日光白点鲑 原产日本,养殖历史已5 0多年。2年性成熟, 终生 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钓。烹制鱼肴以生鱼片著称,市价为 虹鳟的2~3倍。19 96年引进我国,年均水温1 2℃条件 下,1 2月龄体重110~130克,2龄鱼500~1 000克。 大个体重达2 0 00克以上。在0~4℃环境中生存活力、摄 食强度好于虹鳟鱼。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饵料,也喜食沉底 饵料。抗病力强,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还有土著种细鳞鲑、远东哲罗鲑、花羔红点鲑 以及引进种河鳟、北极红点鲑、银鲑、大西洋鲑、褐鳟等 正在进行试验养殖。 (三)养殖环境条件 1.水温 淡水或海水养殖都需要一个低温的水域环境。夏季水 温不超过2 2℃,高不超过2 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 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 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 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 当水温达到 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ppm。这时水环境出现 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 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会引 起死亡。水温1 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 氧的影响。 2.溶解氧 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 氧安全临界值为3 .15ppm,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 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 .45ppm左右,溶解氧低于Sppm时, 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ppm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 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ppm 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 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 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 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 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 多种因素组成 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l倍以上。 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ppm以 上。 3.水质 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 性和氨氮浓度。虹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 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 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 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 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虹鳟鱼对氨氮 的耐受浓度是0 .0125ppm,在流水池内, 如果pH值为7 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 05~0.6ppm,在接近中性的水中, 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水温和pH值越高,氨氮的 毒性也越强。水中溶解氧量越高, 对氨氮的耐受力越强, 在溶解氧7ppm以上的环境中, 氨氮量达0.8~1.Oppm 时,6周之内不会对虹鳟鱼产生危害。在溶解氧量为 Sppm以下的水中,当氨氮量达0.5ppm以上时,虹鳟鱼 生长减慢,鳃易受损伤, 甚至会导致肾、肝组织功能障 碍。 水质的浑浊度也是影响鲑鳟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混浊 的水质会妨碍鱼的视力,而影响摄食和生长。 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有条件的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 进行全面的了解。农户建设小型养殖场,可以根据水中是 否有野生小动物来判断水质情况。如果水源中生活着小型 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那么这个水源一般就可用来养殖 鲑鳟鱼。
![]() 1、 有效改良水质、促进残饵及其它飘浮有机物的分解、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 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 2、 增强水产动物 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3、 迅速净化池底淤泥,平衡PH值,减少水 产动物的应激现象,创造健康养殖水环境; 4、 迅速稳定水色、培育有益菌与有益藻类。特别对因有 机质富余而引起的黑水、浑浊水、红水等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